公司、個體戶、分公司、子公司、有限公司……的區別,今天統一回復!
1企業與公司
???這倆詞還有不一樣?
是的,在工商登記中,有的組織形式屬于企業,但并不屬于公司。
這么說吧,與企業相對的是“事業單位”,二者的差別是:企業(包括公司)是以營利為目的的。事業單位比如醫院,但老師我總感覺好像也是以xx為目的的…嗯…你們懂得。
企業除包括了公司以外,還包括合伙企業、個人獨資企業、外商投資企業等,但是不包括個體戶。

2個體戶
個體戶這個詞天天見,但是到底是啥意思似乎又沒人能說清。要想說清這個詞,還得理解啥是法人啥是自然人。
但是簡單說,個體戶就是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的一個經營單位,規模小,管理簡單,只不過在記賬、報稅、年報等方面,和一般有限責任公司沒有區別,都得時刻注意,否則也有被工商稅務找上門的可能。
3總公司、分公司
說到公司,還經常聽人提起總公司、分公司、子公司、母公司,這都是啥意思?有啥區別?
總公司其實就是公司,因為有分公司的關系,所以叫做“總公司”,但是分公司沒有獨立法人地位,出了啥事兒都是總公司擔著。
4母公司、子公司
但是母公司和子公司與總公司和分公司就不一樣了。母公司和子公司都享有獨立法人地位,都是公司,只不過母公司是子公司的投資方(或者說控股股東),二者之間是投資關系。
在集團公司中,母公司、子公司的概念使用的較多。
5法人和自然人
前面提到了多次的“法人”,到底是啥意思?
法人不是自然人意義上的人,是對公司、企業這樣的組織的一種擬人化說法。
這里小編要和我們常常提及的那位“法人”,其實是“法定代表人”做一個區別。
法定代表人是一位“自然人”,通常是由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,但其實“法定代表人”也可以不在公司任職,可以不是公司股東。
公司、企業、事業單位都是法人,但是個體戶、分公司都不是法人。

6有限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
我們常說的公司,其實指的是“有限責任公司”,簡稱“有限公司”,“責任”兩字常被省略,怪不得這么多公司扔下爛攤子不負社會責任…
然而,還有一種有限公司,叫做“股份有限公司”,兩者又有什么區別?
以《公司法》來說,二者還是有很多不同的,但一個大方向就是有限公司適用于中小型公司,股份有限公司通常規模比較大(可以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)。

7內資公司、外資公司
某某某家的孩子都去了外資公司了…好像很牛逼…
其實外資公司是和內資公司相對而言的,就是投資者身份不同而已。
外資公司其實是一個總的概念,具體還分為中外合資、中外合作企業、外資企業和外商投資合伙企業。
8合伙企業
合伙企業,是由各合伙人訂立合伙協議,共同出資、合伙經營、共享收益、共擔風險的組織,也是為了盈利,但不具有“法人”資格。
合伙企業的優勢就是“靈活”,很多“規則”都可以由“合伙協議”來規定,不像注冊個“公司”,《公司法》有一大堆限制,而且最重要的是,合伙企業運營的好是能避稅的。
想要成立一個“合伙企業”,需要先了解它的類型,常見的有:“普通合伙”和“有限合伙”。
“普通合伙企業”,承擔的就是無限責任;
而“有限合伙企業”有兩種合伙人組成:“普通合伙人”和“有限合伙人”,“普通合伙人”承擔的是無限責任,“有限合伙人”承擔的是有限責任。經營部”等。
9一般納稅人、小規模及個體戶稅務上的區別及選擇分析
某某某家的孩子都去了外資公司了…好像很牛逼…
何謂小規模納稅人?
何謂一般納稅人?
何謂個體戶?
還別說,很多人真不能完整說出這三者的定義和范圍區分。個體戶就不用多說了,主要是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,我們簡單做個區分:
小規模納稅人:
1個標準: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≤500萬元(2018年4月份修正);
2個不能:不能正確核算增值稅的三大對象(銷項、進項和應納稅額)
不能按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
一般納稅人:
1個標準: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>500萬元;
2個能:能進行健全的會計核算
能按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
小規模納稅人與個體工商戶是交叉關系的,有關聯,又有差別。小規模納稅人里有個體工商戶,個體工商戶里有小規模納稅人。
四大區別

三者可否互轉
1、小規模納稅人、個體戶可以轉為一般納稅人
小規模納稅人、個體戶滿足一般納稅人條件的(見上文),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一般納稅人登記。
2、一般納稅人可以轉為小規模納稅人
2019年12月31日前,一般納稅人可選擇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。如果轉登記后,連續12個月或者4個季度的應稅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,則應再次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且不得再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。
一般納稅人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后,如果連續12個月或者4個季度的應稅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,則應再次登記為一般納稅人。而且,轉登記納稅人按規定再次登記為一般納稅人后,不得再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。
以上內容純給大家科普,相關政策,以當地財政局具體要求作準。
注冊公司是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
1.看規模
如果公司投資規模大,年銷售收入很快就會超過 500 萬元,建議直接認定為一般納稅人。如果估計公司月銷售額在 10 萬元以下,建議選擇小規模納稅人,從 2019年 1 月 1 日起,將享受增值稅免征政策。
2.看買方
如果你的購買方預計未來主要是大客戶,很可能他們不會接受 3%征收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,這樣建議直接認定一般納稅人,否則選擇小規模納稅人。
3.看抵扣
如果你的公司成本費用構成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占比高,進項稅額抵扣充分,通過測算估計增值稅稅負低于 3% ,建議選擇認定一般納稅人,否則選擇小規模納稅人。
4.看行業
如果是 13%稅率的行業,且為輕資產行業。這類行業一般增值稅稅負較高,建議選擇小規模納稅人,否則選擇一般納稅人。
5.看優惠
看你所在行業能否銷售增值稅優惠政策。比如軟件企業增值稅超稅負返還等增值稅優惠政策,如果能享受,建議選擇一般納稅人,否則選擇小規模納稅人。